双争”光荣榜 | 大庙镇小三岔口村“调解女团”
2023-12-2016时25分 浏览次数:

大庙镇小三岔口村认真学习落实“枫桥经验”,依托贴近基层、贴近群众的优势,充分发挥妇女联合作用,在老妇女主任房淑君的带领下,曹海霞、侯庆兰、李小东、阎淑红、于翠霞5名热心公益、善于沟通、群众威望较高的村内妇女积极响应,自发成立了首个村民义务调解组织——“调解女团”,并在村部设立了调解办公室,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,建立区域分包制和日常轮岗制,让村内家家户户有人管。

成立初期,不少村民并不认可,担心不公平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,不愿意让“调解女团”插手。可“调解女团”不怕困难,摸索出“一沟通二协助三对症”的分类调解工作法,(一沟通是及时沟通当事双方,缓解当事人情绪,防止事态恶化。二协助是另辟蹊径,碰到胡搅蛮缠或者要求过高的当事人,就绕个弯,与其亲朋好友沟通,通过他们说服当事人,力促矛盾得到化解。三对症是对症下药,对不同类型案件采用不同的调解方法。)通过“走田头、坐炕头、聊心头”等形式,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的方式解决合理的诉求,及时化解民间纠纷,为群众排忧解难,现在“调解女团”在群众中拥有了良好的口碑。广大村民更是把她们当成自己的“娘家人”,因为这些“娘家人”是为她们着想、切实维护她们利益、全心全意为她们办好事、办实事的好人。

“调解女团”成员们始终坚持抓早、抓小、抓苗头,发挥出化解家庭矛盾“润滑剂”、搭建服务群众“连心桥”、维护社会稳定“稳压器”的作用。自成立以来,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百余起,主要涉及婚姻家庭、邻里纠纷、土地纠纷等问题,化解率95%以上,村内信访矛盾纠纷大幅下降,有效的促进了村内和谐,吸引了《河北法制报》《搜狐新闻》《承德日报》等多家省市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。

小三岔口村村民孔某在“调解女团”的劝说下,把因吵架回娘家的媳妇接了回来,他激动地说:“以前遇到两口子打架的,邻里之间能说和的则说,不能说和的便躲得远远的,而咱们村这个‘调解女团’太给力了,让我们这个眼瞅着要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……”。村里谢某与婆婆刘某在生活中发生了矛盾,在“调解女团”的及时协调下,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,谢某说:“多亏了几位老姐妹,避免了婆媳之间产生更大的误解,以后我们之间也好好相处”。村里有位老太太,子女不孝顺,无人看管,“调解女团”多次到她家了解情况,并劝说、教育其子女,经调解,她的子女对老人孝顺了很多,老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。有了“调解女团”,村民们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,不会意气用事,而是会首先想到向“调解女团”寻求帮助,既能维护合法权益,又能避免产生更大的误会。

“调解女团”被评为承德市志愿服务创新项目,也逐渐成为小三岔口村百姓纠纷的“解铃人”,家风村风有了大变样。接下来,“调解女团”将继续努力,充分发挥妇女“半边天”作用,依法依理调解纠纷,为营造和谐文明新风贡献巾帼力量。



分享到微信X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,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,
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